說真的,當初在夜市看到那巴掌大的小傢伙在水盆裡划呀划,睜著黑溜溜的眼睛望著我,心一軟就帶回家了。誰知道這一養,就是十五年光陰。斑龜,從我學生時代陪我到出社會,簡直是我青春的見證。今天,就想來聊聊這個在台灣水族館、夜市超級常見,卻常常被小看的本土瑰寶——斑龜

認清牠是誰:台灣池塘邊的熟悉身影

講到斑龜(Mauremys reevesii),老一輩可能叫牠「長尾龜」或「草龜」。在寵物市場上,牠們常常被放在一堆五顏六色的外來龜旁邊,顯得特別樸實無華,價格也親民得很(有時甚至幾百塊新台幣就有)。但你知道嗎?牠們可是台灣原生種淡水龜的代表之一(雖然學界對於牠是原生還是早期引入仍有討論,但牠在台灣野外穩定繁衍是事實),走在鄉間的池塘、溪流緩流區,運氣好就能看到牠們在曬太陽。斑龜的辨識特徵很明顯:背甲通常是黃褐色或深咖啡色,每一塊盾片上都有獨特的深色環狀紋路(幼龜尤其明顯),頭頸部則有黃綠色的細條紋,像畫上去的一樣。最有趣的是公龜,長大後尾巴會變得又粗又長,體色也會整個「黑化」,變成帥氣的「黑金剛」模樣,跟小時候判若兩龜!石頭現在就是這副酷樣。

不是只有一種龜!常見龜種比一比

剛開始養龜那幾年,我也傻傻分不清,後來跑水族館、爬論壇、問前輩,才搞懂這些基本款。整理給新手參考:

品種 原生地 背甲特徵 習性 難易度 成體大小 特點
斑龜 東亞 (台灣常見) 黃褐/深咖,環紋明顯 偏水棲,需上岸 ★☆☆☆☆ (入門) 15-25cm 溫和、適應力強、價格便宜
巴西龜 美洲 暗綠,頭側有紅斑 高度水棲 ★☆☆☆☆ (入門) 20-30cm 超常見、活潑貪吃
甜甜圈龜 北美洲 底色淺,密佈圈狀紋 高度水棲 ★☆☆☆☆ (入門) 20-25cm 背甲花紋絢麗
地圖龜 北美洲 深色,脊稜明顯似地圖 活潑好動,需較大水體 ★★☆☆☆ 15-25cm 背甲紋路獨特,神經質
材棺龜 (屋頂龜) 北美洲 深褐黑,高聳似屋頂 底棲,擅長攀爬 ★★☆☆☆ 15-20cm 長相奇特,個性較兇
歐洲澤龜 歐洲、西亞、北非 深色帶黃斑點/條紋 需要曬背 ★★☆☆☆ 15-20cm 較耐寒
麝香龜 北美洲 深灰黑,橢圓拱起 幾乎完全水棲 ★★☆☆☆ 8-14cm 體型小、尾部有麝香腺
  • (新手友善指數說明:★越多越適合新手)
  • (重要提醒:台灣禁止飼養所有保育類陸龜,購買飼養前務必確認品種與合法性!)

說實在話,比起某些神經兮兮的地圖龜或是愛打架的材棺龜,斑龜的個性真的溫馴很多(至少石頭是這樣),互動性也不錯。想更深入了解各種水龜、陸龜的差異與特色,我之前在爬蟲論壇挖寶時,找到一份整理得蠻詳細的資料,推薦給有興趣的朋友參考:烏龜品種全圖鑑:從水龜到陸龜,常見寵物龜品種一次看懂!。看完就會對琳瑯滿目的龜龜世界有個基本概念了。

斑龜餵食

打造舒適小窩:環境是健康的基石

養死過幾隻小斑龜(對,這是我的黑歷史…),才深刻體會到「環境設定」有多重要。不是隨便丟個水盆就完事!斑龜是半水棲龜類,牠們的生活離不開水,但也絕對需要一塊乾燥溫暖的地方休息和曬背(對,就是你想像中牠們疊羅漢曬太陽那種樣子)。來聊聊怎麼布置牠們的家:

  • 容器大小: 這是新手最容易犯的錯!覺得龜小就用小缸養?大錯特錯!斑龜活動力不差,長大速度也不算慢。我的血淚經驗是:缸子寧大勿小!至少要提供成體龜甲長度5倍長、3倍寬的活動水域。石頭現在背甲約20公分,我就給牠用4尺缸(約120x45x45cm)。水體大,水質相對穩定,龜也開心。那種圓形的小金魚缸?拜託千萬別用來養龜!
  • 水域與陸地區: 水區深度要能讓龜輕鬆游泳(至少超過背甲高度,成龜水深可達30-40公分)。陸地區(曬台)必須是完全乾燥的,面積要夠牠們輕鬆趴著。我是用大塊的扁平石頭、沉木或專門的龜用浮島曬台。曬台位置要方便龜爬上去,離缸頂也要有點距離,防止越獄(別小看龜的攀爬能力!)。
  • 過濾系統: 超級重要!超級重要!超級重要! 說三次!斑龜的排泄量…嗯,只能用「驚人」來形容。沒有強大的過濾,水質一天就完蛋。我強烈建議直接上「外置圓桶過濾器」(像伊罕Eheim這類),過濾量最好選擇標示水體容量的3倍以上。想省錢用內置或上部過濾?你只會更痛苦,洗濾棉洗到懷疑人生。好的過濾器是長期投資,省不得。
  • 加溫設備: 斑龜是變溫動物,需要靠環境維持體溫。水溫最好保持在24-28°C之間(特別是冬天!台灣寒流來可不是開玩笑的)。我用沉水式加溫棒(記得要加溫控保護套,防燙傷龜),設定在26°C。曬台區域上方則需要一盞「聚熱燈泡」(非一般照明燈),提供一個35°C左右的熱點,讓龜可以自由選擇上去取暖。石頭最愛在天氣涼的時候,在燈下烘個半天,舒服得很。
  • 紫外線UVB燈: 這點常被忽略,卻是龜龜骨骼健康的核心關鍵!龜需要UVB光線來合成維生素D3,幫助鈣質吸收。缺乏UVB,龜殼會變軟、畸形(代謝性骨病MBD),嚴重會致死。選擇專用的爬蟲UVB燈管(如ZooMed Reptisun 5.0或10.0 UVB),每天開燈10-12小時,燈管距離曬台約30-40公分(依燈管強度調整),每半年到一年必須更換,因為UVB衰減很快但肉眼看不出!這筆錢絕對不能省。
  • 底材與裝飾: 水區底材建議裸缸或放大顆鵝卵石(小石子容易誤食堵塞腸道)。可以放些沉木、無毒塑膠水草增加環境豐富度。避免尖銳物。陸地區保持乾淨、易清潔即可。

看吧,光是布置一個適合斑龜的環境,學問就不少。設備一次到位,後續真的省心非常多。我早期貪便宜買爛過濾、不裝UVB燈,結果龜生病花的醫藥費和心力,遠遠超過當初省下的錢,得不償失!

斑龜疾病

吃什麼才健康?斑龜餵食大學問

養石頭的前幾年,我也是傻傻地只餵那種紅紅綠綠的龜飼料,結果龜殼長得凹凸不平,醜死了。後來請教了獸醫和資深龜友,才知道斑龜的食性其實是偏向雜食的,幼龜比較愛吃肉,成龜則會吃更多植物。均衡飲食才是王道!

  • 斑龜餵食的主食: 選擇優質、信譽良好的澤龜專用飼料。我會選蛋白質含量適中(約35-40%)、鈣磷比優良(鈣磷比至少2:1)的品牌當主食(例如Tetra ReptoMin, ZooMed Aquatic Turtle Food)。飼料的好處是營養相對均衡方便。但絕不能只餵飼料!

  • 動物性蛋白補充:

    • 活餌 (偶爾): 麵包蟲、麥皮蟲(要去頭,怕咬傷內臟)、蟋蟀、活體小魚(如朱文錦,但注意寄生蟲風險)、冷凍紅蟲/赤蟲(解凍後餵)。石頭對晃動的麵包蟲特別有興趣,算是牠的點心時間。
    • 其他蛋白質來源: 煮熟的雞胸肉(無調味)、無刺魚肉(如吳郭魚肉)、蝦肉(偶爾,去殼),這些我都會切小塊餵。
    • (注意:豬牛羊肉、高脂肪食物、乳製品不適合餵龜!)
  • 植物性食物(成龜更重要!):

    • 深綠色葉菜: 斑龜的維生素重要來源!空心菜、大陸妹、地瓜葉、A菜、油菜、小黃瓜、胡蘿蔔絲(少量)、水芙蓉、浮萍都是好選擇。我習慣把菜葉洗淨,稍微擦乾或泡水後丟在水裡讓牠自己啃。石頭現在看到綠色菜葉就會游過來。
    • 水果 (偶爾少量): 蘋果、香蕉、木瓜、草莓、藍莓等。甜份不宜過高過多。
    • 水生植物: 金魚藻、狐尾藻之類的,丟一些在水裡,牠們無聊時會啃。
  • 補鈣!補鈣!補鈣! 龜殼和骨骼需要大量鈣質:

    • 定期在食物上撒爬蟲專用鈣粉(含維生素D3,如果UVB充足可以選不含D3的純鈣粉),頻率大約一週1-2次。
    • 提供墨魚骨(鳥店有賣)讓牠們自由啃食。
  • 餵食頻率與份量:

    • 幼龜(5-10分鐘內吃完為原則。
    • 亞成龜(10-15cm):每天餵1次。
    • 成龜(>15cm):可以每天少量餵或隔天餵一次。寧可少餵,絕不過量!龜很耐餓,但過度肥胖是健康殺手。餵食量大概控制在頭部大小差不多或略少的體積。我通常一週會讓石頭餓一天清清腸胃。

我現在餵石頭,是以優質龜糧為主(約60%),搭配新鮮蔬菜(約30%),偶爾給點活餌或水煮肉當點心(約10%)。每次餵食都撒一點鈣粉。這樣養了快十年,石頭的殼一直維持得很漂亮硬朗,活動力也很好。斑龜餵食千萬別餵人類吃的加工食品、麵包、含鹽份的東西!龜的代謝系統處理不了這些。

斑龜餵食

健康警報!常見斑龜疾病與預防

龜很能忍痛,等牠們明顯表現出生病時,往往已經很嚴重了。身為飼主,最重要的就是日常觀察!我每天都會快速掃描斑龜疾病的幾個重點:

  1. 眼睛: 有沒有睜不開、腫脹、分泌物?最怕白眼病!
  2. 鼻子: 有沒有流鼻涕、吹泡泡?這通常是呼吸道感染(肺炎)的徵兆。
  3. 嘴巴: 有沒有黏液、異常張開、紅腫?可能是口腔炎或肺炎。
  4. 龜殼與皮膚: 有沒有出現不明軟點、潰爛、紅斑、異常脫皮或白色絮狀物(水黴)?
  5. 活動力與食慾: 突然變得不愛動、嗜睡、整天漂在水上或沉底、拒食?這都是大警訊!
  6. 排泄物: 拉稀?糞便顏色形狀異常?有沒有寄生蟲(像白色細線)?

常見斑龜疾病不少,這裡整理幾種我遇過或龜友常分享的:

疾病名稱 可能症狀 主要原因 危險性 預防/注意要點
白眼病 眼瞼腫脹緊閉、發白分泌物、拒食、怕光 水質惡化、維生素A缺乏 ★★★★☆ (高,需儘速治療) 保持水質!提供均衡飲食(含維生素A)、UVB充足
肺炎/呼吸道感染 張口呼吸、喘氣、流鼻水、吹泡泡、呼吸異音、側漂、拒食 溫差過大(尤其換水或寒流)、水質差、緊迫 ★★★★★ (極高,致死率高) 避免溫差(換水溫差
爛甲病 背甲/腹甲局部變軟、發臭、滲液、出血、出現潰瘍孔洞 水質長期惡劣、外傷導致細菌/真菌感染 ★★★★☆ (高,治療期長) 維持優良水質、避免缸內尖銳物造成外傷、提供足夠曬背乾燥環境
腐皮病 皮膚(尤其頸、四肢)出現白斑、紅斑、潰爛、脫皮異常 水質差、細菌感染、水黴菌感染 ★★★☆☆ (中高,需及時處理) 水質管理至上!隔離病龜、乾養配合藥浴
寄生蟲感染 腹瀉、糞便有蟲體/蟲卵、消瘦、精神不振 吃入帶蟲活餌(魚)、環境不潔 ★★★☆☆ (中,需驅蟲) 活餌來源要可靠、冷凍處理更安全、定期檢查糞便
代謝性骨病 (MBD) 背甲變軟變形(金字塔病)、四肢無力、骨折、食慾差 長期缺乏UVB照射、缺鈣、鈣磷比失衡 ★★★★☆ (高,骨骼變形不可逆) 提供足夠強度UVB燈並定期更換、飲食補充鈣質與維生素D3
腸胃炎 拉稀、糞便惡臭、拒食、精神萎靡、嘔吐 餵食不新鮮食物、溫度過低消化不良、誤食異物、細菌感染 ★★★☆☆ (中高,幼龜危險) 食物新鮮、避免溫度驟降、提供充足熱源消化、清除缸內異物
  • (危險性評級:★越多表示越緊急、致死風險越高)

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有點可怕?預防其實遠勝於治療!做好這幾點,能大幅降低龜龜生病的機率:

  1. 水質管理是王道: 強大的過濾 + 定期換水(我習慣每週換掉1/3到1/2的水,用曝氣過的自來水,溫度和缸內水一致)。
  2. 穩定適宜的溫度: 加溫棒控好水溫,曬背燈提供熱點,避免溫差劇變(特別是換水時!)。
  3. 充足的UVB照射: 燈管錢不能省,時間要夠,定期更換!
  4. 均衡多樣的飲食: 別只餵單一飼料,蔬菜、鈣質都要跟上。
  5. 降低緊迫: 提供躲藏處、避免過度打擾、抓龜動作輕柔。
  6. 定期觀察: 每天花幾分鐘看看龜的狀態,及早發現異狀。

最重要的一點:發現不對勁,別亂用藥! 立刻帶去給專業的「非犬貓」或「特殊寵物」獸醫看診!龜的生理構造和哺乳動物差異很大,人用藥或貓狗用藥劑量不當很容易毒死龜。找個你信任的爬蟲獸醫,建立好關係,把獸醫診所的電話存起來!

斑龜疾病

關於時間的承諾:牠們比你以為的活得久

很多人以為烏龜隨便養養就能活很久?這真是天大的誤會!野外環境險惡,斑龜的壽命雖長,但幼體死亡率超高。人工飼養下,如果能提供穩定的環境和適當的照護,「理論上」斑龜可以活到20年以上,甚至有機會超過30年。這意味著什麼?

  • 牠會從你學生時代,陪你到成家立業,甚至看著你的孩子出生。
  • 牠會經歷你可能搬家、換工作、結婚生子等人生重大階段。
  • 飼養牠的開銷(水電、飼料、器材更換耗材、可能的醫療費)是長期的累積。
  • 當你要出遠門(旅遊、出差、回老家過年),必須找到可靠的人幫你照顧牠(不是隨便丟幾顆飼料就行的!)。

斑龜,絕對不是一時興起買個寵物那麼簡單。石頭跟著我從學生宿舍搬到租屋處,再搬進自己的房子,每次搬家最麻煩的就是牠那龐大的缸子和設備。過年回南部,要嘛整缸搬上車(超累!),要嘛就得拜託懂龜的朋友每天來幫我照顧(欠很大人情)。養牠,就是一個長達數十年的承諾。別因為牠便宜、常見就輕忽了這份責任。在把牠帶回家前,請認真問問自己:我真的準備好照顧牠一輩子了嗎?

斑龜餵食

斑龜飼養快速重點整理(懶人包)

資訊量太大?沒關係,幫你濃縮成必看重點:

  • 環境要夠大! 缸子尺寸:成體龜甲長x5 (長) x3 (寬)。水深要夠游泳。
  • 曬台必須有! 乾燥溫暖的休息區,上方配聚熱燈(熱點約35°C)。
  • UVB燈是生命線! 每天照射10-12小時,選專用燈管,務必定期更換(半年至一年)。
  • 強力過濾不可少! 外置圓桶過濾是首選,處理量選標示水量的3倍以上。
  • 水溫要恆定! 24-28°C最理想,寒流必開加溫棒(加保護套!)。
  • 均衡餵食是關鍵! 優質龜糧(主食)+ 大量深綠蔬菜(成龜尤其重要)+ 少量動物蛋白(補充)+ 定期補充鈣粉。寧餓勿撐!
  • 水質是健康根基! 定期換水(每週1/3-1/2),換水時注意溫差
  • 日常觀察不能懶! 每天看眼鼻口、殼、皮膚、活動力、食慾、排泄物。
  • 生病速看獸醫! 找專業「非犬貓/特殊寵物」獸醫,切勿自行亂用藥。
  • 這是長期承諾! 壽命可達20年+,請評估自身長期的時間、空間、金錢能力。
斑龜疾病

Q&A:斑龜飼養常見疑問

  • Q:我的斑龜大概能活多久? A:在良好的人工飼養環境下,台灣斑龜的壽命通常可以達到 20年以上 ,甚至更久(30年也有機會)。這取決於遺傳、環境品質穩定度、營養補充和疾病預防是否得當。路邊攤或夜市幾十塊買來的小龜,先天體質可能就較弱,需要更小心照顧。絕對不是隨便養就能活百年!

  • Q:斑龜可以跟其他龜或魚混養嗎? A:非常不建議! 混養問題超級多:

    • 同類互咬: 即使是同種斑龜,也可能因爭地盤、搶食物而打架咬尾咬腳(尤其是公龜間或空間太小時)。
    • 異種攻擊: 不同龜種習性、攻擊性不同。就算對方是溫和的龜,也可能因緊張或誤會而互咬。
    • 魚蝦遭殃: 龜是機會主義掠食者,魚蝦對牠們來說就是「會動的食物」。混養魚蝦,最後通常是進了龜的肚子。
    • 疾病傳染: 不同來源的龜或魚,可能帶有對方沒抗體的病原體,互相傳染風險大增。 為避免悲劇,我強烈建議「一缸一龜」。石頭就享有自己的VIP套房。
  • Q:斑龜需要每天曬太陽嗎? A:不需要也最好不要靠天氣! 太陽光當然是最理想的UVB來源,但依賴天氣風險太高:

    • 台灣陰雨天多,無法保證每天有足夠陽光。
    • 隔著玻璃窗曬太陽完全沒用(玻璃阻擋UVB)!
    • 直接放戶外曬太陽風險極高:中暑、溫差過大、被其他動物攻擊、越獄、意外墜落…等。 最穩妥的做法就是使用合格的爬蟲專用UVB燈管,每天定時開啟10-12小時,風雨無阻。這才是負責任的做法。

延伸閱讀:


關於作者:

🐾 大家好,我是Sage! 🦜🦎

目前我在動物館擔任資深寵物飼養員,每天的工作就是伺候一群"主子"們——從傲嬌的貓咪🐱、熱情的狗狗🐶,到話癆鸚鵡🦜、呆萌守宮🦎,甚至兇萌的螳螂!🔍 憑藉動物學專業背景+多年實戰經驗,我精通各類寵物的科學餵養、行為解讀及環境管理

為什麼創建這個寵物博客? 在工作中發現太多飼養誤區:給守宮喂錯食物、不懂鸚鵡心理需求、貓咪應激不會處理...💔 我想用輕鬆專業的方式分享正確飼養知識,讓每隻寵物都能被溫柔以待!

我的特色內容:
• 🥩 投餵指南:不同寵物的專屬食譜
• 🏠 環境佈置:從貓爬架到守宮飼養箱
• 📸 寵物行為學:你家主子的小心思都在這
• 💕 暖心日常:"館裡那隻殘疾貓教會我的事"

個人標籤:
✓ 手機內存總被寵物照片佔滿
✓ 最拿手給守宮佈置完美洞穴
✓ 擼貓手法專業認證(主子們蓋爪認可)

每天不是在鏟屎就是在拍照的路上~ 歡迎和我一起探索寵物世界的奇妙!✨ 記住:科學飼養才是最長情的告白❤️